二十大微镜头|他带外国友人把北京的蓝天拍给全世界


  • 10月17日,二十大召开的第二天,突尼斯留学生本赫力法·法杜娃与北京蓝天的合影。


    北京,三环国贸桥。

    在这个熟悉又亲切的"老地方",北京人邹毅无数次站在这里,用相机定格下北京的天空。

    今天,邹毅的身边多了几位外国朋友。

    他们是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的留学生。在二十大开幕的第二天,他们与邹毅相约,一起拍摄记录北京的蓝天。

    "给北京蓝天拍照,我拍了近十年,记录见证了北京空气质量的巨变。这些留学生们长期在中国学习生活,他们对中国了解得越多,世界就会知道更多真实的中国。我希望,外国朋友也能多了解北京、了解中国的生态环境改善的故事。"这是邹毅最朴素、最真实的想法。

    "蓝天下的北京简直太美了。"留学生本赫力法·法杜娃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,笑着对邹毅说。


    从2013年开始,北京市民邹毅坚持每天早上拍摄同一地点的天空。彼时的照片里,灰蒙蒙一片是主色调。

    照片越拍越多,到如今,3000多张照片汇集成《北京•一目了然》,那些深深浅浅的蓝,已成为照片中最亮眼的风景。

    邹毅把对北京的爱,融在了一张张天空的彩色照片中。

    同样热爱北京的,还有在北京上学的外国留学生们。今日,一起拍摄蓝天的留学生,来自突尼斯与尼泊尔。

    同行的北京语言大学老师坦言,在北京上学的外国学生也想更多地了解北京。"好多学生对北京空气质量的改善非常认同,他们在北京的日子里,也是北京蓝天的见证人。"

    突尼斯留学生本赫力法·法杜娃博士,已经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4年多。个子最高、笑容最灿烂的她,陪同邹毅一起,亲历每日的拍照线路。


    中国尊、北京电视台、国贸三期、人民日报、银泰中心等北京标志性建筑,在湛蓝的天空下,格外引人注目,散发熠熠光芒。

    "当来到我家楼顶天台后,她有点小兴奋,时而拍照片,时而拍视频,说长这么大还是头一次站这么高看这个世界。"邹毅的讲述中,亦能感受分享那份喜悦。

    "这十年不容易吧?有没有想过放弃?为什么仅仅十年,北京就能从一个严重污染的城市变得如此美丽?北京都做了哪些工作,让雾霾变成蓝天白云?邹老师拍了十年,接下来还继续拍吗?"一连串的提问,来自尼泊尔的胜利同学。

    胜利说,他们回去后,要把今天的体验写下来,给更多老外详尽讲讲北京的故事。

    在邹毅眼中,世界本来没有什么伟大的事情,小事情积累成多,也会变得伟大。拍摄照片如此,治理蓝天亦如此。

    "如果说今天我们有了‘北京奇迹’,那么将来也会有‘突尼斯奇迹’ ‘尼泊尔奇迹’,这样的奇迹多了,人类共同的家园就会变得越来越美了。"邹毅说。


    正在北京召开的党的二十大,振奋人心,也让普通人感同身受。

    "生态文明理念成为二十大推动绿色发展、建设美丽中国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旋律,并与双碳目标一起,成为2060年中国绿色转型、绿色发展、绿色生活的交响乐。"提及二十大,邹毅这样说。

    中国,逐步从过去的跟跑者,提升为领跑者。过去十年在"向污染宣战"和"打赢蓝天保卫战"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,无疑就是最鲜明的案例。


    邹毅向记者讲述,过去与他约采访,往往要提前好几天,还要看看天气好不好,碰到不好的天气还要改时间。"现在的采访,基本上定个日子就OK了,蓝天白云可是北京的标配了。"

    邹毅告诉两位外国留学生,今后十年,他将和其他合作伙伴一道,把《北京•一目了然》复制推广到中国的337个城市去,这个项目将叫做《美丽中国•一目了然》。

    "以后有机会再走向世界,去做《世界•一目了然》。留学生兴奋地说他们一定去做,到时候请我去做项目指导老师。"

    短暂的拍摄,大家都有些意犹未尽。

    邹毅告诉记者,和北语留学生和老师的沟通中,深切体会到,世界希望听到真实的中国故事,想知道中国每天在发生的事情,中国的发展是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世界。

    "这些留学生们长期在中国学习生活,他们对中国了解越多,世界就会知道更多真实的中国。我们有必要向更多人展现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的非凡成就,让他们感受到,他们也是我们非凡成就中的一分子。"电话那端,邹毅激动地说。

    当天拍摄的尾声,邹毅问起本赫力法·法杜娃,为啥在北京待这么久?她不假思索地回答——"因为北京美啊。"



    编辑:薛丽萍